引用
下面是引用一尘不染于2005-10-26 16:29发表的:
秋林公司始终都叫秋林公司,叫了一百多年了~!百货大楼是百货大楼,他在秋林后身~!
.......
哈尔滨“秋林”公司
外国人、外地人来哈尔滨观光旅游,不逛逛秋林公司,似乎枉来一次,似乎留下几许遗憾……
先从名字说起。伊万·雅阔列维奇·秋林,俄国人,出生在伊尔库次克城,蓄着浓重的长胡子,从事小本买卖。稍有积蓄后,在1867年与同乡合资创办了"伊·雅·秋林公司",地点在尼古拉耶夫斯克(庙街)。19世纪末,秋林公司的商业网络,已遍布俄国远东的大小城镇。
1898年,中东铁路修建伊始,秋林公司派员到哈尔滨筹划设立分公司。1900年5月14日,"秋林洋行"在哈尔滨香坊区军政街(今香政街)与草料街(今香坊大街)拐角处正式开业。两年后,即1902年迁到秦家岗(今南岗)的一栋临时砖房营业。不久,又在道里靠近江边码头附近(今中央大街与西头道街拐角处)增设一家商店,当时在江边来商店购货的俄国员工要比秦家岗的人多。由于铁路全线未通车,秋林洋行的货源要从海参崴经伯力溯黑龙江和松花江航运到哈尔滨,商品十分匮乏,商店出售的仅有衬衣、衬裤、皮靴、日用杂化几少数烟酒罐头等,远远满足不了购者需要。特别是俄国人嗜饮的红茶更是紧缺,秋林洋行及时开办了一个红茶加工厂,从中国华南产茶区和印度、锡兰等地采购原茶,运抵哈尔滨加工成"秋林红茶",因制茶方法得当,质量考究,适合俄国人口味,一举成名,畅销不衰。
1903年,中东铁路全线通车,秋要洋行的货源顿时缓解,营业日见兴旺,遂于1904年在南岗大直街与新商务街(今奋斗路)拐角处破土动工修建商业大楼(即现在的秋林公司址),至1908年9月竣工投用。第一个大型的百货店的开业,轰动了哈尔滨,顾客盈门。
当时秋林洋行这栋杰旭带地下室的二层楼,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微不足道的建筑,但在本世纪初却是一栋了不起的宏伟建筑,楼的艺术造型具有欧洲的"巴洛克"建筑风格,古朴优美,受到各界瞩目。楼内设施,也独具风采,因当时哈尔滨还没有发电厂,可秋林洋行却自设发电厂。晚间,当各家还是煤油灯照明时,秋林洋行却是电灯通明,彩灯闪烁,而且楼内还设有取暖、上下水设备,整个营业室宽敞明亮,巨大橱窗使人赏心悦目,堪称哈尔滨一大景观。
日俄战后,哈尔滨辟为商埠,欧美各国资本家、银行家和宗教文化人士纷至沓来,开洋行、设银行、办教堂,剧院、报社、学校也大量出现,导致社会高消费阶层日益膨胀。于是秋林洋行突出了高档商品的经营,与欧美市场结成姻缘,欧美时髦商品成为秋林洋行的主流,如英国的呢绒毛料、德国的五金器皿、美国的食品罐头、哥伦比亚的留声机、法国的化妆品等名贵百货,搜罗备至,被社会舆论称为百货之王,无与伦比。
秋林洋行的经营特色,是商业与工业并重,继红茶加工厂之后,陆续开办了葡萄酒酿造、肉肠、卷烟、油漆染料和服装等工厂,沿用欧洲的传统技术工艺,使用中国地产原料制造的产品质量堪与欧洲媲美,曾多次获伦敦、罗马、伯力、中东铁路出口展览会的优质产品金质奖牌,因产品久负盛名,赢得了广阔市场,攫取了可观利润。现今秋林公司的黑加伦子果酒、葡萄酒、大面包以及在市场上独具欧洲风味的红肠、火腿一类品种,无不与早期秋林的传统产品工艺有历史的渊源。
哈尔滨解放后,
1953年中国政府有偿接收"秋林洋行"。从那时的"中国国营秋林总公司"、"南岗百货店",到后来的"秋林公司",及至"文革"后的"东方红百货商店"、"松花江百货商店"、"松花江百货大楼",直到1984年由国家商业部门领导提议,再复"秋林公司"原名。在1995年6月10日,潮涌的顾客齐拥老店门下,蓦然发现,历时115天紧张细致的装修,"巴洛克"建筑风格与舒适清新、明丽典雅的装饰情调,托出了一个全新的秋林。木门窗、木扶手、木色柱、铁花栏等铁木装饰方式,古朴高雅,超凡脱俗,耀眼的"秋林"光明正大地打出远东名店的赫亮招牌。
一个老店的变迁和发展,串起一段不寻常的过去的现在,敢问,谁能真正的"读懂"秋林呢?
看来一尘不染这个老哈尔滨还是太年轻啊,没见过松花江百货大楼的招牌呀。